
今天是世界地球日~~~*
今天在台中的天空下也很熱鬧!
除了有房產富豪團來台中參觀考察之外
還有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興大學的演講~
不過高雄不讓台中專美於前
另一大師伊東豐雄也同時在高雄舉行了建築美學論壇
~建築迷應該是很愉快的一天吧!
建築在今日成了顯學,當然更跟環保息息相關
說到所謂的綠色建築,以環保立國的日本建築大師們可是以此為本引以為傲的
安藤大師的清水混凝土幾何極簡風,在台灣熟為人知的應該就是
'梁靜茹-"崇拜"MTV裡面的'光の教會'和舊國宅大翻身為時尚走廊的'表參道之丘'了!
想不到台灣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安藤大師的作品了!真是令人期待!!~
聽說真的確定的是亞洲大學的藝術館是吧! (齁~校長真的有燒好香啦!)
建築迷們阿~那邊建好了也千萬別忘了還是要常來我母校走走阿~教堂也是不錯滴阿
伊東炫風現在也開始迅速的席捲了台灣~
最近北美館有大師的展覽--衍生的秩序
而且以後台灣北中南都會有大師的作品
(台灣大學社科院新館,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及高雄世運會主場館)
藉由這樣的撞擊和交流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
我們的土地上就會出現更多有趣有生命力的文化建築物啦,期待~期待~
------------ 以下是相關報導 ------------> ( 點紫色的標題字可連結引用原文 )
1.安藤忠雄打造 亞洲大學藝術館
安藤忠雄說:「此館會美到讓藝術家寧可降價賣出作品,只求在館內展示。」
知名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將在台灣打造他的全球首個大學美術館「亞洲大學藝術館」,並由姚仁喜先生擔任在地執行建築師,館內計劃收藏藝術大師羅丹、阿曼等人的作品。這棟以三個正三角型堆疊而成的藝術館,將成為安藤忠雄在台灣第一件完成的作品。
亞洲大學位於台中市郊,最初是為復原921震災而設立,對於這個四面環繞水田、坐望群山的學校,校方格外重視校園空間設計,自許要成為「知識的殿堂、藝術的校園」,而安藤量身訂做的藝術館,猶如校園自然環境中的大型雕塑。
藝術館分三層樓、共1030坪,依安藤的設計,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層,再錯落堆疊成不規則的無數個三角形。藉由平面分割而成的立體戶外平台,將變身為露天咖啡座、雕刻台、展望台等。顛覆一般直立式的柱子,館內的柱子全是「歪」的,由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玻璃窗也都呈現三角形。V形鋼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,則形成如騎樓般可庇蔭的空間,此處並是入口通道 及面臨廣場前的休憩園地。
而建築體本身則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層再重組,藉由平面分割形成的立體戶外平台,變身成露天咖啡座、雕刻台、展望台等與內部空間形成一體。此外,V字形衍架構造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,對炎熱及日照強烈的台灣而言,恰好形成了舒適的陰蔭空間。
迴廊則分為三角形中央內側自然光照不到的空間,及可同時鑒賞周圍景色與藝術的開放式空間兩種。螺旋狀重疊的三角形迴廊,或隱密或開放,讓人、藝術與大自然在此相遇、對話。
安藤忠雄說明設計概念時強調:「是獨一無二的美術館!」
安藤說亞洲大學藝術館的基地擁有很大的廣場,他決定採舉世少見的三角形設 計,他認為三角形較正方形更有發揮空間,但他坦承這樣「工程執行單位會很辛苦」。
2. 安藤忠雄 讓建築「三角對話」
作者:馬岳琳 /出處:天下雜誌 389期 2008/01 / 摘要:
安藤忠雄在亞洲大學的演講─沒有對話的設計,無法永續
我個人認為二十一世紀絕對是亞洲的世紀,包括日本、韓國、台灣與中國。因此,對在座的每一位年輕人,我都抱有很深的期待,希望大家能思考環境與環保的關係。
世界大多數的人口都集中在亞洲,地球今後要好好發展下去,得由我們亞洲人好好思考。為何此回我的設計是三角形?我想要傳達的訊息是,一個人是無法獨立生存的,而三角形包含了大自然、人類、以及人類與大自然一起孕育的許多創新事物。
3. 亞洲大學藝術館 安藤忠雄操刀
2008-01-09 【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】
「亞洲大學藝術館」是安藤忠雄第一個以大學校園為基地的美術館,安藤講述設計概念時表示,環境與建築的關係是他強調的概念,他觀察發現台中天空很藍,因此選擇三角體組合,讓建築有個性又簡單使用,藍天也可成為建築的一部份。
安藤設計美術館時一直使用現代美術風格,他認為,不管是莫內其他傑出藝術家,作品很容易懂,但現代藝術卻往往提供想像空間,沒有明確解答,他希望建築和藝術品都能讓人充滿遐想。這是他第一次為大學校園設計美術館,希望能讓學生體會「美與空間」之間的刺激,這是他給想丟給學生的課題。
安藤說,國際建築案不是光靠他一人可以完成,必須要有出資者與在地建築師的配合,亞洲大學藝術館設計案就是具備三方合作的條件,充分授權不受限讓他決定接下這個設計案。接下安藤設計的在地建築師姚仁喜說,他的角色有如副導演,一手包辦所有執行面,安藤的建築在現代中充滿東方色彩,能擔任這項重任是他的莫大榮幸
4. 日本建築雙雄之一-安藤忠雄:建築沒有綠意 好絕望
5. 安藤忠雄 維基百科
-------------- 以下是伊東大師的相關報導 --------->
1. 日本建築雙雄之二-伊東豐雄:建築要派得上用場
2. 伊東豐雄的前衛驚奇!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第 1053 期 / 作者:王茜穎
日本國寶級建築師 伊東豐雄 /台中歌劇院、高雄世運會館,都出自伊東豐雄之手,他的作品融合自然元素、充滿快樂能量……。
這是名列國際前十大建築師的伊東豐雄的第十二個建築冒險記。
這場冒險發生在台中市七期重劃區。宛如一塊巨大起司的大都會歌劇院,將在台灣出現。伊東稱她為「壺中居」,壺裡乾坤,究竟有何玄機?
(感謝 K網友 的指正!~我把草圖更新了2010.4月^^|| )
(這真的蓋得出來嗎~~感覺是大型幽浮水母內部 ^^ ~~難怪流標三次~~~終於動工了 預計民國103年完工!!!)
他的建築觸角:五年內包辦台灣三大地標建築
說起伊東豐雄這個人,你可不能不認識他。未來五年,伊東的重要地標性建築,將讓台灣北、中、南三座城市大變貌。除了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之外,高雄二○○九年的世運會主場,以及台北的台大社科院,都吹起伊東風,意味著某種生機盎然。
二○○二年,伊東一舉拿下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,六十六歲的他,有人說是大器晚成。在日本,他與另一位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齊名,分據東京、大阪的兩人,被並稱日本建築界的「關東關西雙雄」。
伊東豐雄的作品,總是令人驚豔。他可以在西班牙特拉維哈(Torrevieja)泛著粉紅色光澤的鹽水湖沙丘上,蓋起螺旋狀的超大捲貝殼建築。在全球最繁華的東京銀座的鬧區中,他依然可以在滑過鋼鐵建築光滑的表面,創造出水滴濺開般的驚奇。在聚集國際精品的東京表參道上,他也可以種下混凝土樹木,讓樹枝般的結構參差不齊的向上攀長,讓白天的陽光、夜晚的燈光,自然從枝葉間灑落。
建築,對伊東來說就是謎樣的生物。六十六歲的伊東豐雄,要蓋的不是盒子狀的建築,而是活生生的有機建築。拿他最新的設計——台中歌劇院大起司來說,「與其說是建築,不如說是柔軟、謎樣的生物活動狀態,」他這樣詮釋。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將在一月底動工,預計二○○九年完成,這也是台中市首度出現前衛建築。
在這場激烈的國際競圖中,晉級五強的包括台灣的簡學義、英國的札哈‧哈蒂(Zaha Hadid)、日本的遠藤秀平(Shuhei Endo)與荷蘭的克勞斯‧肯‧康(Claus en Kaan)等建築師事務所。但決選中,伊東以六:○擊敗因設計台中古根漢博物館聲名大譟的普立茲克獎(The Pritzker Prize)得主札哈‧哈蒂。
伊東贏在善於創造不可能的驚喜。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成德就說:「伊東的建築總是令人驚喜不斷,很想知道他這次又會做出什麼東西來。」
他的建築美學:師法自然,既藝術又生活
「聲音的涵洞」(sound cave)即是這次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最精彩的設計,柔軟彎曲如軟骨的建築開滿了彼此相連的洞窟,彷彿是身體的毛孔,建築開始會呼吸、吐納,都市的聲音也穿透聲音涵洞而來。歌劇院不再是傳統定義裡封閉孤立的空間。曾成德形容:「他的方案既內又外,既呼吸又吐納,既藝術又生活,既古典幾何又絕對當代。」
支配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的精神不外乎兩種:一是科比意(Le Corbusier)式的純粹幾何學形體;一是均質的格子狀建築。這兩種精神支配著今天的城市地景,無論到哪裡,幾乎都被鋼鐵與玻璃蓋出來的大量生產的盒子建築覆蓋,人們走進又走出盒子,在抽象、脫離自然的盒子裡過日子。
「那真的能夠帶給人們真正的活力嗎?」伊東接受《商業周刊》專訪時強烈質疑,「沒有任何東西是比洗練的狀態更會損害到創造性的了。」自然界有這麼多可能性,為什麼建築非得長一個樣子呢?人為什麼要活在盒子裡面呢?這樣活得像個人嗎? 問起他最喜歡的城市,他答是曼谷的湄公河畔。因為水鄉沿岸的住宅,朝向運河大剌剌架出去的露台、往河邊下降的階梯,窗外怒放的九重葛幾乎爬進房子裡,沒有內外之分,沒有盒子的局限,人與環境緊緊連結。
在伊東的建築冒險之旅中,他總是問自己:「我能把自然界的規則,運用到建築上嗎?」
他展開追尋非線性建築之路。過去建築師是先有形,知道建築會長什麼樣子,才請結構技師去計算如何蓋起來。但伊東豐雄的冒險則是從放棄盒子形體開始,他想建出像自然孕育出來的建築,關鍵是找出自然界的成長規則。
一個自然的原型,就是自然長出。例如螺旋,一可以是像貝殼一樣捲起,內藏無限擴展的強力螺旋結構;二可以是化身螺旋枝葉,為了採擷陽光,以免擋到下方的日光;三可以是螺旋狀上升的暖空氣造成的巨大氣流漩渦。在伊東的黑框眼鏡背後,他總是可以與天地萬物連結,想像出各式各樣流轉的建築樣貌。
師法自然,成就了今日的伊東格局。在創造出知名「龍貓森林」的谷戶鄉下,伊東循著河谷間的水路,找出既像雪花、又像樹的「水樹」形式,這個水樹概念,就變成了西班牙馬德里郊外小河流經的生態公園。
他的建築科學:六十一歲學到電腦運算法揮灑自如 ......。
他的建築哲學:由摒棄人味到傾聽人的呼喚 ......。
隱身澀谷、被紙淹沒的大師基地 ........。
3. 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:衍生的秩序
4. 伊東豐雄 維基百科
建築理念特色 // 伊東豊雄的建築理念相當具有特色,他受到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德勒茲(Gilles Deleuze,1925-1995)和日本哲學家Sosuke Mita的影響,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「游牧」(Nomad)的概念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