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第32屆時報文學獎 新詩得獎作品》
首獎 【 演化 】/沈政男
我之降生不帶奧義,在天懸九日諸神退場的紀元
單細胞奮起濁黑的海,生之原漿修練千年
拼出殘缺的手形攫住同類,委身機運之潮加速如光
行過洋底、峰巔、地極、天頂,於遺落地圖的旅程
原始的肺渴求水藍大氣,魚族以軟腹觸地匍伏上陸
為能愛自剖肉身兩半,用世代的爭逐演繹傳說
在龍蛇逡巡的原野奔出直立的雙足
在溼熱的叢林排練面對面交合之姿
雷電劈身冰雪拂面,文字未造哭喊無語
只能等候遠方第一片感應的耳膜,「誰!」的一聲
隱形的火漫燒而去,點燃蟲鳴鳥叫獅吼狼嗥
空間被串起,無誰再是孤島
無數個我遂起身向天,凝視星辰來自先祖的夜
並遙想萬世以下誰在那頭注視?
往昔與未來在顱中交會,時間遇見自己
死又生,聚而散,無盡的循環起自創世在我身集大成
盲目的行伍自此有了指針
我能感受我思索,我有喜惡我抉擇
我必須執起另一個我,所有的我
繼續前行
評審獎 【等到我們的眼睛長出了樹 】/王振聲
窗是家的眼睛
往外看見,踩著單車的旅人
路人甲乙的談話片段
愛在這裡小便的狗
往裡面看見
歲月的塵土不斷的堆積上升
淹沒了拖鞋、椅子、桌子
淹沒了我們的胸口
淹沒了所有生活過的痕跡、爭吵和笑
淹沒了家的天空
直到所有的空間,積滿了泥土
我們就這樣被埋在一片黑暗裡
隱約聽見外面傳來的聲音
「我們…此,悼念我們……朋友…」
我們開始有點瞭解
再也看不見這個世界了
再也看不見旅人、路人、小狗
只能看見黑暗、和黑暗、和黑暗
直到歲月從我們的眼睛裡
長出了一顆樹
《新詩組決審紀錄》航向詩的新紀元
【陳仕哲/整理記錄】
決審委員:向陽、席慕蓉、陳育虹、楊照
主持:楊澤(人間副刊主任)
時間:10月5日
地點:中國時報報社
第32屆時報文學獎新詩組,投稿總數為708件,經過6名初審(楊佳嫻、文珮、田威寧、劉梓潔、丁名慶、胡金倫)的選拔,評選出48件進入複審;再經4位複審(顏艾琳、初安民、陳黎、鴻鴻)選出16篇進入決選。再由向陽、席慕蓉、陳育虹、楊照擔任決選委員,選出首獎一名,以及評審獎二名。
陳育虹表示,參賽者除了對詩要有基本了解外,文字運用與題材都是她評選的重點,期待能看到「新題材與新寫法」的佳作。
向陽發現這次的作品與20世紀詩的表現方式大異其趣。他關注新的表現方式與手法的重要,題材方面則著重「現實議題」,從決選作品中發現關注台灣社會的題材少了,倒是網路語言的題材相對多了。
楊照提及,詩較難處理新的題材,以往多談愛情生活或寂寞,但從決選作品中,他看到「特殊的篇章安排,以及字句寫法」。他也認為,或許是文學獎的20行規格限制,「大家怕沒把20行塞滿會吃虧」,讓期待看到「音樂性新詩作品」的他有些遺憾。
席慕蓉覺得「與其想什麼題材重要,還不如思考怎麼去寫」,作品中,有些詩樸素,卻讓她讀了之後會記得它,而寫一首詩去參加比賽,除了展現功力外,「保有誠懇在作品裡」是她最在乎的。
第一次投票結果,獲得三票的作品1篇:〈數位複製時代的生活〉;二票的作品2件:〈流民之歌〉、〈演化〉;獲得一票的作品5件:〈等我們的眼睛長出了樹〉、〈迷藏〉、〈對坐〉、〈跟你一起旅行〉、〈可不可以,不放手〉。評審們就以上作品,進一步討論與意見交流。
〈演化〉長句如英詩,述敘人的生命演化、人與自我間的關連,口卻富含哲理。席慕蓉表示,這詩有種美感,每個字都沒有浪費;陳育虹認為作品充滿想像,下筆的自信與文句的音樂節奏感,是一則成熟大格局之作:楊照則認為,說教部分太多,穿插無意象的句子,使得整首詩的貫徹度不夠完整。
〈等到我們的眼睛長出了樹〉寫的是對歲月的悲嘆,席慕蓉認為,這首詩文字雖平淡卻「誠懇」,不過度消費悲傷與不幸;楊照與向陽皆提出,這首詩寫得不是災難,而是書寫「歲月」。向陽表達,這首詩的構思不錯,但是「歲月從我們眼中長出一棵樹」,「樹」的意象與「窗是家的眼睛」卻看不出關連性。
〈跟你一起去旅行〉是兒子寫給父親的抒情詩,直接卻悲涼。楊照說這是一首成熟的抒情詩,短小篇幅裡,每個段落與片段都很準確,小巧思相互呼應,是首完整的詩作;陳育虹與席慕蓉認為這是一首平舖直述的佳作;向陽表示,此詩展現了新的表現手法,但語言文字不夠醇熟流暢。
〈數位複製時代的生活〉雖在第一階段獲得3票,但評審們皆同意,此作品語法自然流暢、情緒控制完整,表現中規中矩,但如楊照所言:「這首詩最大的好處,也是最大的問題,是筆法太過熟練」,在評審們心中有更好的作品順位下落馬。
經過評審們熱烈討論,第二次的投票:每個評審挑選心目中的前三名,第一名5分、第二名3分、第三名1分。統計票數結果出爐,〈演化〉最高分11分,獲得新詩首獎,而〈等到我們的眼睛長出了樹〉、〈跟你一起去旅行〉均得9分,獲得評審獎。
中國時報 E4/人間副刊 2009/11/09
留言列表